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建设 > 团建工作 > 正文
党团建设

团建工作

重温百年团史 传承红色基因 (第三期)

时间:2022-06-07 22:42:51  作者:乌菲  点击:

第五讲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在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

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再不拿下高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带领两名战士攻坚。

黄继光等人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米的地方被发现,照明弹、探照灯使整个山坡变成了白天,无数条机枪喷射出来的火舌,扫向他们隐蔽的地方,一名战士不幸牺牲,另外一名身负重伤,黄继光左臂也挂了彩,但依然顽强地匍匐前进。距敌火力点只有不到10米了!黄继光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志愿军的冲锋再次受阻。

这时,已经多处负伤的黄继光斜侧着身躯,爬到地堡死角,身子向上一挺,奋力扑上去,用胸膛堵住了敌人冒着火舌的枪口,壮烈牺牲,年仅21岁。

而罗盛教不顾严寒跳进冰窟窿,舍身救出朝鲜少年的英雄行为,则充分体现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团中央在追认他为“模范青年团员”的决定中说,罗盛教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不仅在于牺牲自己的生命挽救了一位朝鲜少年,重要的是他这种崇高的精神将进一步加强与巩固中朝两国人民的团结和革命友谊,鼓舞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战斗意志,增加中国人民与青年抗美援朝的决心和力量。他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是全体团员与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朝鲜战场上的广大指战员被全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

青年团组织及时地运用这些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和光辉思想,对

广大团员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在志愿军的事迹鼓舞下,广大团员、青年掀起了用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的热潮。他们以极大的热情踊跃参加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最可爱的人”成为全国青年的行动口号,各条战线的团员和青年纷纷订立爱国公约并落实于行动。

第六讲

青年扫盲队

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5.5亿人口中有4亿多都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更高达95%以上。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一个根本问题。文盲,成为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扫盲成为摆在新政权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1950年9月20日,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工农业余教育的组织形式、教材、教学计划和经费等各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在会议进行到第七天时,毛泽东、朱德等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会议能够吸引毛主席的关注,这本身就说明了他对于扫盲工作的重视。于是,一场“政府领导、依靠群众组织”的识字扫盲运动从政府机关开始,向全国各地迅速展开。

为了尽快地提高识字水平,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文化教员祁建华创造了《速成识字法》。1952年4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各地“普遍推行速成识字法”。扫盲工作迅速形成了第一次高潮。

1955年深秋的一个下午,毛泽东在颐和园一边散步,一边思索着怎样才能把扫盲与农业合作化结合起来。他让工作人员找来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毛泽东问胡耀邦,全国办了那么多合作社,有没有农业社学习文化的典型?胡耀邦当即答道:“山东高家柳沟创办记工学习班的材料不错,我看了好几遍呢。”随后他把材料报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看过高家柳沟记工学习班的事迹后,非常高兴。他把这篇文章的题目改为《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收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并写下了800多字按语,在这个按语中他明确指出:“这个经验应当普遍推行。列宁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内,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山东莒南县高家柳沟村的青年团支部做了一个创造性的工作……记工学习班这个名称也很好。这种学习班,各地应当普遍仿办。各级青年团应当领导这一工作,一切党政机关应当予以支持。”

1955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说:“扫盲运动,我看要扫起来才好。有些地方把扫盲运动扫掉了,这不好。要在合作化中间把文盲扫掉,不是把扫盲运动扫掉,不是扫扫盲,而是扫盲。”这样一来,扫盲工作再次掀起高潮。

在1955年12月1日,青年团中央做出了《关于在七年内扫除全国农村青年文盲的决定》,决定指出:青年团是党在扫除文盲工作中的助手,对扫除文盲负有特殊重大的责任。各级团委应当充分运用一切有利条件,积极采取具体措施,在全国农村中掀起一个群众性的扫盲热潮,使扫盲运动紧紧跟上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1956年1月1日,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发出了《关于普遍建立青年扫盲队的通知》,通知指出:组织好一支强有力的扫盲大军,是完成扫除文盲任务的主要条件。青年团山东文登地方工作委员会所发起的组织青年扫盲队的做法,是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有了青年扫盲队,可以把分散的农村知识青年团结起来,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可以解决扫盲运动中的师资困难,可以使农村党支部和团支部更便于加强对农村知识青年的领导。对于建立青年扫盲队团中央还《通知》中作出了如下的明确要求:

一、全国农村团的组织要学习青年团文登地工委组织青年扫盲队的经验,普遍建立青年扫盲队。

二、青年扫盲队的任务,是组织队员担任民校、记工学习班、识字小组、包教包学的教员和辅导员,或者担任有关扫除文盲的一项固定工作。

三、青年扫盲队队员的条件。凡是在乡知识青年和能担任扫盲工作者,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或坏分子,本人自愿申请入队,经过青年团乡支部委员会批准,就可以成为队员。

四、青年扫盲队以乡为单位成立,根据需要,村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可以设立分队和小队。青年扫盲队在乡团支部、乡文教委员会和扫盲协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五、每个乡的团支部委员会应设立扫盲委员。扫盲委员兼青年扫盲队队长。

六、建立青年扫盲队以后,团的组织应当经常加强对青年扫盲队的领导,建立一定的会议和学习制度,按时检查工作,交流经验,进行表扬和批评。特别要加强队员的思想教育,启发队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坚决完成扫除文盲的历史任务。

这个通知发出以后,各地团委迅速行动起来,纷纷制定规划,层层落实,全国各地都建立了青年扫盲队,团员青年作为党政组织的得力助手,在动员群众入学、帮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以及指导群众学习和生产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迅速在全国农村掀起一个全国性的扫盲热潮,有效地配合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从1955年冬至1956年春,全国文盲入学人数有6000多万人,其中工农青年4000多万人(主要是农村青年)。据271共青团的100个由来当时统计,仅1955年秋后的一年时间里,全国农村就扫除文盲六七百万人,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工作年度。

地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鄂尔多斯大街东1号  电话:0477-8591197  邮编:017000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蒙ICP备17003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