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建设 > 团建工作 > 正文
党团建设

团建工作

重温百年团史 传承红色基因(第二期)

时间:2022-05-30 22:38:24  作者:乌菲  点击:

第三讲

少共国际师

“少共国际师”,我军最大红色童子团。

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央苏区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一支几乎全部是由十多岁的青少年组成的红军部队,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

虽然这支青年的红军部队从组建到改编只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但是这支年轻的红军部队在抗击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中,纵然面对数倍、十数倍于己的强敌,毫不畏惧,斗志昂扬,大扬红军军威。“‘少共国际师’这个光辉的名字和她的革命的战斗传统,永远是中国青运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对于正在为社会主义事业而战斗的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来说,也永远是一种鼓舞的力量”。

1933年春天,国民党军队调集大批军队,部署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为了进行反“围剿”斗争,在根据地掀起了扩大红军运动的热潮,—大批青年争相参加红军。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参军参战的革命热情,充分发挥青年在革命战争中的突击队作用,博古参加由红军总政治部召集的方面军青年工作会议后,致电团苏区中央局和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建议成立“少共国际师”。

团苏区中央局根据这个建议于1933年5月20日做出了《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决定指出:“少共国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苦青年解放的唯一旗帜。‘少共国际师’的使命将是何等的伟大!”“中央局决定由江西征调四千,福建征调二千,闽赣征调二千’”、“‘少共国际师’将在今年国际青年节,高举工农红军的旗帜,举行检阅,宣布正式成立,武装上前线”。

自团苏区中央局作出《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以后,苏区的江西、福建、闽赣三省的共青团、少先队的各级组织积极响应团中央局和少先队总队部的号召,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动员活动。苏区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和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青年实话》还配合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宣传,及时报道各地的工作进展情况、介绍先进经验、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同时也对出现的一些错误做法提出批评。

在这个过程中,“少共国际师”还向一些红军部队派出了参观团,到这些部队参观学习。有一个参观团还出席了红军总部在前线举行的庆祝“八一”的活动 。通过参观活动使得这支刚刚组织起来的红军部队的青年指战员深受教育和鼓舞。

1933年8月5日拂晓,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宁都县西北郊的旷野上,举行了“少共国际师”的授旗典礼。

少共国际师成立授旗典礼结束后,全师指战员开赴广昌县进行军政训练。在整训过程中,师的领导作了些调整,师长由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士吴高群担任,政委是担任过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长的肖华,冯文彬改任政治部主任。

少共国际师成立时有正式的红军番号,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师,但是因为“少共国际”这面旗帜在当时有它的特殊意义,所以不仅在当时军内外常沿用这个名称,就是在解放后老战士们在回忆这段历史时仍喜欢使用少共国际师这个名字,故红十五师这个番号至今仍鲜为人知。少共国际师刚组建时全师约九千人,编为第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三个团。以后虽然兵力不断得到补充,达到一万多人,但三团九营的建制未变。

图片

,时长04:29

第四讲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少年先锋队

1927年11月,共青团中央局扩大会议上作出了《政治任务决议案》,向全团提出:尽量发展青年工人的经济斗争、发动农民斗争、注意士兵工作和同志武装训练等7项具体的工作任务。在阐述发动农民斗争这项任务时,《决议案》指出:扩大会特此决定在农村中应普遍的组织少年先锋队,以团结广大青年农民群众,在有农协组织之处应受农协指挥,各地应即开始进行此种工作。

为了切实做好普遍组织少年先锋队工作,在会议通过的《农村青年工作决议案》中,还对如何组织少年先锋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各地应在农村中组织少年先锋队,尤其在湘、鄂、赣、粤、苏等省应立即开始进行。

少年先锋队这一组织是含有政治、军事和体育的性质,是本团领导青年农民群众参加和发动农民斗争的力量,应使其尽量公开或半公开存在与发展。

团中央局扩大会议后,各地团组织通过贯彻会议精神,开始了组织少年先锋队工作,到1928年7月共青团五大召开时,全国的少先队员达到8万人。

共青团五大通过的有关工作决议也把在农村组织少年先锋队的工作作为全团的工作任务明确向全团提了出来。此后,在一些党和团发布的文件中,凡涉及农村青年工作时都要提到少年先锋队工作问题,并且逐步明确指出,少年先锋队不能是“第二团”,也不能是单纯的武装组织,更不是体育、文化组织,而是党委托共青团领导由劳动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少年群众组织,这个组织能够公开或半公开活动,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成为内部组织。

1931年1月9日团中央正式通过了《苏维埃区域少年先锋队工作的决议》,对少年先锋队组织的性质、任务和组织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为根据地少年先锋队工作的普遍开展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据。

从总体上说,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少年先锋队,是革命根据地广大劳动青年的群众组织,带有半军事化性质,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后备军。

参加的成员是15岁~23岁的男女劳动青年,共青团员则必须参加,并成为少先队的领导骨干。

苏区少年先锋队组织大都成立于各革命根据地发展初期。1929年3月,赣东北信江特委成立后,出于斗争形势的需要,成立了少年先锋队。同年8月~9月,湘鄂赣和湘赣根据地的部分县也成立了少年先锋队组织。

随着根据地的扩大和发展,各革命根据地少年先锋队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至1930年,广东的东江、湖北的鄂西、鄂东、鄂东北、江西的赣西南、赣东北、湘鄂赣边以及福建的闽西等都已普遍建立了少年先锋队各级组织。1930年11月,湘鄂赣苏区召开少年先锋队全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时,共有少年先锋队员106885人。

为加强对全苏区少年先锋队工作的宣传和指导,总队部主办的《少年先锋》于1932年8月1日在江西瑞金正式创刊。《少年先锋》由少年先锋编辑委员会编辑,瑞金汀洲少年先锋总发行所发行。

地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鄂尔多斯大街东1号  电话:0477-8591197  邮编:017000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蒙ICP备17003790号